基本信息
4月-10月,每天早8点半-晚5点半开园经营;
11月-3月,每天早8点半-晚5点开园经营;
景区如有大型活动、夜游活动、重要接待或突发紧急情况需要调整开园时间的,以景区通知为准。
著名景点
文隆公祠、十家弄、苍岚山房、镇川公祠、仲和公祠
目录 | 1发展历史 2建筑格局 | 3主要景点 4开发建设 | 5历史文化 6旅游信息 |
---|
五代南唐时(961年),唐代吏部尚书余褐的长子、福建人余克忠被封为敦武校尉 ,驻扎在江西上幕镇,后来,余克忠又把家眷从福建绍武兰田迁到了金溪。到了元代末年,社会动荡,民不聊生,余克中第13代孙余文隆带着家眷四处奔波,希望可以找个安定的地方落脚。偶然经过祝乔,便在祝乔安了家,后人尊余克忠为竹桥余氏始祖。
清朝道光二十三年(1843年),余氏家族人丁兴旺,余氏后人余恒在当时主持修整家谱时,建议用祝乔的谐音,将村子的名字改成竹桥。此想法一是为了纪念村前那座几百年历史的竹桥,二是为了寄希望于余氏后人要像竹子一样,刚正虚心。余恒的提议在当时得到村里人的认同,于是新的村名竹桥就沿用。
几百年来,余氏后人做官的不多,经商的却不少,这些经商的余氏后人们,谨记祖先"做人要以德为本"的训导。竹桥古村还有200多户人家,近千人,且一直维持着单一的姓氏--余姓。
竹桥古村形似一柄巨扇,存有109幢明清建筑,其中明代祠堂1幢,明代民居8幢,其余为清代建筑,均为清一色的青砖灰瓦,山字墙有防火防风的实用功能。民居多为上下两堂,仅有一幢明代所建民居分上下四堂。厅堂居中,左右为卧室,中间是一方天井,上露天光,厅堂采光全赖于此。下为石砌的泄水池,天井四周檐水如四柱珠帘流入池中,随即排出而不四溢。明代及清初住宅大门开在东侧,其他宅第的大门则开在正中。门楣、屋檐、雨檐及屋内墙壁、门柱、窗棂、柱磉、坊头、揎板、天花板等多有雕绘装饰。
竹桥古村分布着一条古驿道、两处雕版印刷遗址、三口古井、三个晒场、四座门楼、五座祠堂、六条街道、八方水塘。保存完好的十家弄和八家弄建筑群组、六座祠堂以及养正山房、公和堂、怀仁书院、赐福庙等古建筑物集合成为封建社会农商并重的人文历史信息标本。
竹桥村建筑群中有三组建筑群,一为"文林第",一为"十家弄",一为"八家弄"。建筑群中均设有三门,即总门、巷门、大门,各有并排四栋或三栋式样相同的房屋由耳门相通。
竹桥古村有总门楼远案崇麓岭,近案黄婆岗,始建于元末明初,为风水师廖禹先生后人所定,总门楼前有"品"字形排列,而周围都有石栏杆围成的多边形古井三口,寓意喝了这"品"字井的井水,不管是为人、为学、经商都要讲究品德,户近两百,从超千丁,村内有水塘七方,全由石块砌成,中间为一月塘,形成七星伴月之象,俯瞰全村,形似一柄巨扇。
(一)九曲桥
位于古村村口,总长度约300米,可通往古村总门楼和景区接驳站。游客在此可观赏古村外围风貌和山野、稻田风光,赏荷休憩,感受村野田园的自然韵味。
(二)品字三井
位于古村总门楼外,是康熙、乾隆、道光年间修建的三口古井,呈品字形分布,蕴含深刻的为人处世之道。
(三)总门楼
位于古村入口,建于明代初年,是古村主要的出入口。门楼历经两次重修,现留存有捐资碑和禁碑。
(四)文隆公祠(余氏大祠堂)
位于总门楼入口附近,是古村最早的祠堂,建于明代初期,是为了纪念开村始祖余文隆而兴建的。每年的正月初二村里人就会到这里举办祭祀活动,祭拜先祖并为新生儿上族谱,距今已有600年历史。
(五)中门楼
位于村内直街入口附近,地面用青石铺成“人本”二字,蕴含做人不忘根本之意。门楼一角有惜字炉,体现了古村人对文化的尊重。
(六)上门楼
位于余氏大屋旁边,有“谏草传芳”的碑文,用于纪念古村南宋先人余昌言为民请命,敢于向皇帝直言进谏的事迹。
(七)将军老宅
是民国时期北伐先遣军军长余地山将军的老宅,北伐失败后余将军在此隐居,后成为一位古琴收藏家。
(八)八家弄、十家弄
是村内最大的两排联体民居建筑,建筑内部均开有侧门,互相连通,又称连心巷。十家弄的部分建筑大门还保留有完整的精美砖雕,寓意丰富,是赣派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。
(九)苍岚山房
这里是过去村内学子读书的书院,也是古代雕版印刷的作坊,内有“晒书楼”,是古人晾晒书籍的地方。
(十)镇川公祠
建于1858年,是古村保存最好的祠堂之一,也是古代男女学生读书的地方。抗战期间,金溪一中曾在此办学。这里保留有乾隆时期四库全书副总裁曹秀先的题字“对云”,寓意丰富。
(十一)仲和公祠
这里是古村最大的公祠,旁边的养正山房曾是村里雕版印刷的作坊,现在开辟为书吧。公祠内设有陆九渊的生平展览,也是政府的党建培训基地。
开发建设
基础建设
2006年,金溪县启动了竹桥古村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,抢救、修缮、复原了品字三井、文隆公祠、镇川公祠等30余处古建筑和10余处珍贵文物,拆除了多处"插花"式建筑,修通了进村水泥路。
2017年,金溪县推进竹桥古村游客服务中心项目建设。竹桥古村游客服务中心项目是竹桥古村创建国家4A级景区建设工程的一部分,位于双塘镇竹桥古村门楼边。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,总用地面积20496平方米,包括游客中心、生态停车场、集散广场及服务配套设施。其中景观面积18856平方米,停车位248个,集散广场可容纳3000人。
2019年5月23日,金溪县县委常委、宣传部长唐咸富调度下李至竹桥古村旅游公路建设。
荣誉表彰
2009年,竹桥古村被江西省人民政府评为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。
2010年,竹桥古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、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。
2016年,第六届全国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发布了《最美古村落》公益榜单,江西省有8个古村落入选。竹桥古村榜上有名;12月26日,竹桥古村被江西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为2016年市级乡村旅游点。
2017年5月,竹桥古村景区入选国家旅游局发布的《2017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》; 12月28日,竹桥古村通过国家创4A景区验收。
2018年1月3日,竹桥古村正式跨入4A景区行列。
耕读文化
竹桥古村有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雕版印刷,为金溪书的发祥地和主要承印地,村内保存着古雕版印刷作坊遗址两处,《三字经》、《百家姓》、《四书集注》等雕版数十套。在古村,可直接印刷装订线装古籍。
竹桥古村自然景观与人文风貌、涵盖了考古、社会学、人类学、人文学、民俗学。
金溪县61个立传人物,竹桥村占了3人;250个著书立说的学者,竹桥村也有3人;194名革命烈士,竹桥有2名;新中国成立后至1985年的11名县团级干部中,竹桥又有2人。
竹桥村有重商传统,弃农经商,竹桥村长期从事商业贸易的生意人经商致富后,大多向朝廷捐款,热心村中的公益事业,如修祠、建庙、修砌道路、捐资办学等。其代表人物是清朝时期的余为霖、余壁恒、余钟祥等。
余钟祥发财后在湖南曾市创建了一条商业街,在浒湾镇书铺街创办了余大文堂刻书房,还在竹桥村建起十家弄和镇川公祠。
余为霖,康熙时任山东齐东(今邹城市)知县,任期抗旱救灾革除弊政,治声大振。后归养老母,亦勤于读书著述,著有《石松堂集》等。
余壁恒,幼有才名,师徒李绂(临川文化名人),但久考不中,教书40余年,学生多考中为官,壁恒到73岁时,犹和诸生共应乾隆五十一年(1786年)乡试,后受聘于省城南昌朱氏书馆授课,卒于书馆。
旅游信息
地址
竹桥古村位于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双塘镇,距金溪县县城北十公里。
交通
自驾线路
1、抚州站-金溪县城-竹桥古村。
2、抚州东站-双塘镇-竹桥古村。
3、鹰潭北站-陆坊乡-竹桥古村。
4、南昌西站-金溪县城-竹桥古村。
公交线路
从抚州汽车站出发坐城际1路公交做到底站锦绣华城车站即可,然后在锦绣华城车站搭去双塘的班车。
从抚州汽车站出发坐城际1路公交做到底站金溪客运枢纽站车站即可,然后在金溪客运枢纽站搭去双塘的班车。
金溪研学两日游
研学目标
① 继承优良传统,弘扬中华美德和优秀文化传统,营造浓厚文化氛围。让同学们在中华传统礼仪的感召下,启迪智慧,学会做人。
② 开阔同学们的文化视野,激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,增进对历史的了解。提高民族素质、加强民族凝聚力、增强民族自信、振奋民族精神。
③ 寓教于乐,充实同学们的课余生活,加强彼此的情感交流,陶冶情操,体会学习的快乐。
研学场地(竹桥古村)
竹桥古村,位于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双塘镇,北距龙虎山景区30千米、南接大觉山景区40千米,济南-广州高速公路、抚州-吉安高速公路和206、316国道穿境而过。竹桥古村面积约2.8平方千米,始建于元末明初。
竹桥古村是一个江右民系聚居的古村,保存有明清时期风格、格局比较完整、赣派建筑成片的古建筑150余个, 以及古祠堂100余座、明代牌坊8座、清代牌坊30余座、古民居1万余幢。
2010年,村桥古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, 2018年1月3日,竹桥古村正式跨入4A景区行列。
研学项目
研学名称:古村打卡
研学目的:跟随导游了解竹桥古村的历史文化渊源.
研学名称:拜师礼
研学目的:开阔同学们的文化视野,激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,增进对历史的了解。提高民族素质、加强民族凝聚力、增强民族自信、振奋民族精神。
研学名称:重走红军路
研学目的:让学生体验当时红军不怕苦,不怕累的红军精神。
研学名称:老红军面对面
研学目的:听红军讲当年最高领导人踏上金溪这块红土地的故事。
研学名称: 学编红军草鞋
研学目的:体验试穿红军草鞋,感悟当年红军的艰苦岁月和军民鱼水情。
研学名称:重温红色文化
研学目的:参观中央红军总部旧址:司令部、政治部、卫生部、后勤部、无线电旧址。